当前位置:首页 > 寒热 第2页
-
八纲辨证当分外感与内伤
阴阳、寒热、虚实等概念被后世临床医家不断补充和完善。病有发热恶寒者“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》中强调以阴阳二纲来统表里、寒热、虚实六变...
2025-07-2869 0 -
淡豆豉的作用与功效
淡豆豉(《本草汇言》 【异名】香豉(《伤寒论》 ,淡豉(《纲目》 。【来源】为豆科植物大豆的种子经蒸罨加工而成。植物形态详"黑大...
2025-07-2867 0 -
【张锡纯:玉烛汤-女性更年期综合征(就是精血不足)】
这个玉烛汤主要是调理心烦、易怒、失眠、出虚汗等症状,此方用生地来补肾精和凉血清虚热。玄参、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,香附、柴胡舒肝解...
2025-07-2758 0 -
中医学,是中国古圣的伟大发明
中医诊断学讲的”病因学的六淫七情“药物学讲的寒热温凉”治疗八法的汗吐下和温清补消,中医面对万病”首先所要了解的是病情的寒热虚实的...
2025-07-2262 0 -
倪海厦——神农本草经笔记(八六)茵陈
邪气热结黄疸,是经方里面的治黄的要药,我们前面介绍过黄芪可以退黄,现在茵陈也可以退黄,但是黄芪退的黄是三焦的黄,茵陈退的黄是肝胆...
2025-07-2262 0 -
十二指肠球部溃疡
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其他 中医方剂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【辨证】久痛入络,寒热错杂。【治法】化瘀通络,寒热并调。【方名】猬皮香虫汤加减...
2025-07-1768 0 -
分辨气味识药性
这一学说大致包括药之气、味、势(升降浮沉)、位(归经)、毒性等内容。兹就药之气味与性能的关系作一简略论述。有寒、热、温、凉四气”...
2025-07-1690 0 -
蒲州豉的作用与功效
蒲州豉(《本草拾遗》 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拾遗》:"味咸,无毒。"②《纲目》:"咸,寒,无毒。"【功用主治】《本草拾遗》:"主解烦热...
2025-07-1678 0 -
柴胡饮子2
柴胡饮子2【来源】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【组成】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人参大黄【用法】水煎服。【主治】大便闭,有寒热,元气弱者。...
2025-07-1671 0 -
黄连汤
黄连汤【来源】《伤寒论》。【组成】黄连9克甘草9克(炙 干姜9克桂枝9克(去皮 人参6克半夏6克(洗 大枣12枚(擘 【用法】上...
2025-07-1568 0